当前位置: 叉车 >> 叉车发展 >> 翁牛特旗打出七到家门口组合拳助力搬迁
翁牛特旗地处大兴安岭西南段与七老图北端山脉截接地带,科尔沁沙地西缘,总土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16个苏木乡镇街道(8个镇,2个乡,4个苏木,2个街道),总人口48.6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7.6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十三五”期间,共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6.4亿元,建设集中安置区8个,13个苏木乡镇个嘎查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口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其中依托该旗政府所在地乌丹镇一环三区七园环城产业带建设的自治区最大的搬迁安置区。搬迁贫困人口超人的大型安置点有2个,分别为富兴家园和绿韵家园。富兴家园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绿韵家园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今年以来,翁牛特旗聚焦“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可融入”目标,拿出绣花功夫,打出“七到家门口”就业帮扶组合拳,助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搬迁群众实现务工就业人,月人均实现务工收入元以上。
01
把就业服务站设到家门口。在安置区建立就业服务工作站,组织18名工作人员在安置区开展就业状况、就业愿望、培训需求调查及政策宣传、职业介绍等工作。工作站实行分组管理,每两人一组,将每栋楼落实到各小组,采取拉网式入户调查,做到服务全覆盖、无死角,对调查情况进行实行动态管理,为技能培训、精准职介做好充分准备。02
把零工市场开到家门口。为满足翁旗季节性生产企业、种养殖大户等用工需求,方便安置区群众随时就业,从年开始在安置区开办了零工市场,政府承担零工市场管理和服务费用。零工市场运行三年多来,累计为搬迁群众发布用工信息19.43万条,提供循环就业岗位17.57万个,循环就业达15.9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6万元。搬迁群众王景是零工市场的常客,他看准了零工工资高、发薪快的优势,每天都早早的来到零工市场进行登记。他说:“零工市场在家门口,出门就登记,立马就出发,挣得多、拿钱快,一个月下来就挣了在老家一年的收入。”03
把就业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就业扶贫车间是解决搬迁群众就业的重要载体,它可同时安置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外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就业,极大地满足贫困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目前,安置区已建成就业扶贫车间5处,日均从业人员人以上,人均日收入在50-元左右。搬迁群众姜鹏,今年68岁,老大爷每天都来扶贫车间上班,说起眼下的事,老人家乐得合不拢嘴,他说:“一个哪那都不要的老头子(超出了法定劳动年龄),在家门口就有活干,不耽误回家,还能锻炼身体,一天能挣60多块钱,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04
把技能培训班办到家门口。根据搬迁群众培训需求并依托建在安置区附近的“京蒙帮扶劳务协作实训基地”就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邀请用工企业参加技能培训班结业仪式,现场开展就业对接。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搬迁群众人次,涉及护工、缝纫、电焊、育婴、面点、叉车等多个专业。叉车班搬迁学员张春玉,通过培训、考核拿到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证书,现就业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浦林成山集团有限公司,试用期月工资元,转成后月工资多元。他说:“从来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不仅住上了楼房,在家门口还免费学习了技能,享受了生活交通补助,就想说两个字--感谢!”
05
把公益性岗位开发到家门口。针对弱劳动能力搬迁群众就业难实际,就业服务中心组织玉龙工业园区管委会、城管局、机关事务中心、交警队、教育局等多家用人单位在安置区现场开发公益性岗位,实行政策解读、报名审核、签约上岗一条龙服务。截至目前,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搬迁群众就业人,每天4小时工作制,月工资元。搬迁群众温暖,于年应聘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她说:“我在紫城街道富兴社区担任网格员,协助社区人员做疫情防控、入户调查等服务性工作,工作不累,还在家门口上班,既有了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感觉很满足。”06
把用工岗位送到家门口。一方面,就业服务工作站结合搬迁群众就业愿望与企业积极对接、上门签约。搬迁群众修奇虎,经工作站介绍到内蒙古玉桥合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上班,月工资多元。他说:“我的这份工作是就业服务站送给我的,我一定会珍惜,一定要干好。”截至目前,通过企业稳定安置搬迁群众就业人,人均月工资在元以上。另一方面,在安置区开展招聘活动,“走出大山进了城,只要就业一定赢”的横幅悬挂在招聘会现场。“挣小钱攒大钱聚沙成塔,干小事成大事就业启航”励志刀旗迎风飘扬。截至目前,在安置区开展招聘活动18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参加招聘会搬迁群众1.12万人次,现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次。07
把就业补贴政策落到家门口。为鼓励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就业,对易地搬迁区(玉龙工业园区内)就业、区外其他地区务工且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脱贫劳动力给予一次性稳岗补贴元。对在赤峰市外、自治区内务工3个月以上,其他省份务工3个月以上、不足6个月的搬迁脱贫劳动力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元。同时,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入户走访上门宣传务工补贴政策。截至目前,搬迁脱贫劳动力落实稳岗补贴人,发放补贴资金63.6万元;落实交通补贴65人,发放补贴资金1.95万元。翁牛特旗打出的“七到家门口”就业帮扶组合拳,抓住了关键环节、提高了精准度、打在了要害处、砸出了效果,赢得了搬迁群众的高度满意。来源:信息采编中心
责任编辑:赵慧阳陈媛
统筹终审:高凤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