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叉车 >> 叉车市场 >>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迎上去服务纾困解
今年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物流不畅、销售困难等问题。为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工业园区,给园区内的生产企业安排了一对一包联干部,主动迎上去服务。联系订单、协调人员、落实政策,一个个工作繁琐具体、却恰恰能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一个“迎”字,反映出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怎样的转变?迎上去服务,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变化?我们来看记者的调查。
新疆莱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的一家生产购物袋、热缩膜、农用膜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80%以上都是出口产品,今年受疫情影响,原本要出口到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和埃及等国的订单都受到影响。
新疆莱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马永军说:“工厂没有单子可做,工人无事可干。”
接不了单子就意味着没有效益,该怎么办?考虑到企业原本可以生产塑料垃圾袋,企业包联干部仲赫宸,主动企业联系到了防疫工作亟需的医疗物资包装袋的订单。
“这一块的防疫物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园区办联系多家相关单位,确定了一下医疗垃圾袋的一些标准,还有一些参数,然后反馈给企业,让他们按照标准去做。”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仲赫宸表示。
从生活垃圾袋转向医疗废物包装袋的生产,听起来容易,可当技术人员深入了解具体要求之后,发现医疗废物包装袋不仅外观上不能有划痕、气泡、穿孔、破裂,拉伸强度也比普通垃圾袋高出不少,立刻转产也并非易事。
新疆莱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控制实验室主任范杰说:“医疗垃圾袋,它卫生标准,各方面的标准要比普通的垃圾袋标准要高一点,装液体的话不能漏液体,还有密封性上要求要高一点。”
订单好不容易有了,怎么才能接得下来?范杰是企业技术骨干,接到任务后,他和团队不断调整医疗垃圾袋的原料比例,测试各种产品的承重能力、拉力等技术指标。
“像普通的垃圾袋,我们可能就是再生料多一点,配一点其他的原料,而这个医疗垃圾袋用的料都是全新料,让它的焊接性各方面性能更好一点。”范杰说。
5天时间,范杰和团队通过8次实验,最终成功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医疗废物包装袋。
马永军说:“效果是比较好,像这种袋子承重可以承重到十几公斤都没问题的。像这种可以达到三四十公斤都是没问题的。”
不仅是医疗废物包装袋,企业经过实验调整,先后生产出口罩袋、防护服袋等产品。就在订单接二连三来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库存原料很快就要用完,新原料又买不上。又要停工吗?企业再次向园区求助。
仲赫宸说:“我们联系了新华凌这边的一些商家,然后沟通他们当地的社区,让他把货物送出来,然后我们再派我们的专门公用的一些车辆进行转运,就是能够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生产。”
原材料得到解决后,企业可以大规模生产,每天出货量达到3吨,稳定了企业生产和员工就业。
“我们又联系社区还有一些片区,还有一些卫生服务站,他们也有这些防疫物资的包装袋还有垃圾袋的需求,后面企业这块订单也越来越多。”仲赫宸说。
现在,企业的外贸订单已经可以正常生产和发货。临时转产生产医疗物资包装袋的经历,也给企业积累了生产高标准专业医疗物资包装袋的经验,为企业今后丰富产品种类,拓展市场打下了基础。
马永军说:“也给我们一个思维转换的契机,我们可以做其他的更多种的产品,拓展更多的市场,增加企业效益。”
针对出口外向型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及时把出口的产能转化为供应本地市场,不仅仅是解决企业订单的问题,也让企业职工维持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除此之外,在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过程中,一面是企业缺少劳动力,一面是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何架起一道对接的桥梁呢?
在新疆帕戈郎食品有限公司的冷库里,阿不都凯尤木·阿里木江正在搬货装车,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两个月了。
新疆帕戈郎食品有限公司职员阿不都凯尤木·阿里木江说:“感觉挺好的,宿舍条件工作条件都挺好的。工资一个月到元,有时候元,工资挺高的。我也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
新疆帕戈郎食品有限公司是乌鲁木齐市冰鲜鸡肉的保供企业,每天供应三黄鸡近4万只。由于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平日里生产线上需要名员工。
新疆帕戈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苗勇说:“第一次疫情,因为正值春节期间,员工都放假回家了,我们在厂员工只有27人,当时人员缺口巨大,所以就完全不能开工生产。”
为了保证全市的鸡肉供给,就必须尽快恢复生产。这家企业也成为包联干部梁元基重点摸排和服务的对象。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梁元基说:“我就第一时间摸排我们现在园区里已经停工,或者说人员比较多的,剩余的这样的企业,从里边摸排出来了一部分,将这些人统筹安排到这个企业。”
“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我们的员工通过上岗培训,能适应他的工作岗位。从第一天我们生产只鸡,一直到一个星期之后,我们能生产到2万只鸡,能达到50%的产能。”苗勇说。
梁元基从园区协调了60多人,可还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存在的用工缺口该怎么办?
梁元基说:“当时我联系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昌吉学院等一些疆内的大中专院校,希望他们能派应届的毕业生到这边来实习就业。两个学校一共来了10多个大中专毕业生,也都是安排到技术岗位上,他们也基本上缓解了企业的生产压力。”
通过多种方式,梁元基帮助企业先后招来近人,让企业实现了正常生产。
苗勇说:“人员到位之后,我们公司从采购生产还有销售环节,全部达到了满负荷生产。不但解决了市民吃鸡肉的问题,也解决了整个乌市惠民政策、鸡肉保供的一些措施政策的落实。”
工人有了岗位,能否胜任?还有哪些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梁元基每周都要来公司,及时交流了解务工人员的动态。
“把所有到这里来安置的务工人员都见一次面,比如对这里的工作有哪里不满意,我们也会进行调岗,或者给他安排工厂里其他的工作,他们现在在乌鲁木齐面临的困难,在企业的困难,我们尽量会给他们解决。”梁元基表示。
仓储负责人木沙江说:“那三个档,第一个是往上起,试试。对。第二个是往里收……”
阿不都凯尤木就是梁元基从园区其它企业协调过来的,工作之余,阿不都凯尤木还跟着老师傅学习开叉车的技术。
梁元基说:“我看你现在在学叉车技术,到时候是需要考证。”
克尤木说:“想考的。”
梁元基说:“到时候我给你拿一些考证需要的一些复习资料什么的。你到时候把证考下来,你不就可以挣更多的钱,家里人也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目前企业的稳岗率超过90%。
梁元基说:“我们要迎上去服务,不仅是把人安置在这,而且还要让他们稳定地在这里工作,为他们增收创收。作为园区的服务企业的部门,我们也会继续为企业解决解决实际困难。”
贴近企业,主动对接项目,落实优惠政策,不仅有效帮助企业复产增效、降本减负,还提振了发展的信心。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鑫说:“我们园区共有余家企业,实现了多次全方位全覆盖的这种宣讲,落实17条优惠政策,企业享受到了减免房租,还有资金支持,以及用电、用水等减少企业经营成本这些方面的帮助。最大的限度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通最后一公里,全程为企业实施跑办代办,助力企业的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迎上去服务,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当前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更是需要这样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来源:高新区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