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

中国富翁救助上千美国人反被黑,有口难辩,

发布时间:2023/6/14 22:40:30   

05年1月1号,美国记者萨拉·邦焦尔尼带领自己的全家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

一年不买中国货。

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

原本买生日蜡烛、修抽屉、购置日常用品的小事竟然成了难题,解决起来简直“劳民伤财”。

这段答案显而易见的经济观察后来被萨拉写成《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一书。

实验结束,萨拉一家对自己可以重新拥有“中国制造”格外欣喜。

事实证明,全球化早已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国制造”也不再必定和廉价劣质挂钩,而是代表着品质与效率,越来越成为大家的首选。

07年,离第一代iPhone投入店铺销售仅剩一个多月的时间,追求完美的乔布斯说要不会有划痕的玻璃显示屏。

临时修改设计,重新调整再生产,在乔布斯给出的6周时限里,任何一家美国工厂都实现不了。

只有中国工厂办得到。

夜里,工头叫醒名员工,96小时,日产iPhone10万台。

技术的发展与工人的血汗,让中国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

美剧《硅谷》第五季里,互联网公司互利的老总还对中国工厂秉持着刻板印象,急于将其利用。

结果小瞧了人家的实力,被摆了一道的老总只能气得用中文爆粗口。

现在中国的企业都可以进军美国,给美帝人民提供就业机会。

但是在中美文化、经济与政治的碰撞之下,中国亿万富翁到美国开工厂这事同时暴露出了两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今年的一部纪录片,把中美都黑了一遍,却又被两国人民普遍看好。

《美国工厂》

影片于今年年初首次在圣丹斯电影节亮相,不仅获得了纪录片导演奖,还倍受外媒赞誉。

烂番茄95%,豆瓣8.5。

这是奥巴马夫妇成立的高地制片公司与Netflix合作发行的首部电影。

受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俄亥俄州代顿市的通用汽车工厂关门,0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

一万个工作岗位在当地流失,工人、技师、管理层等上千人瞬间失业。

废弃的工厂转向萧条,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也随之骤降。

年,曙光重新撒向这片土壤。

中国福耀集团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6亿美元,通用原来的工厂换了金主,得以重启。

生产汽车玻璃是福耀的主要业务,它几乎垄断了全球汽车玻璃的供应,豪车品牌劳斯莱斯、宾利,世界主流的福特、大众、丰田、国产的奇瑞和华晨用的都是福耀玻璃。

财富值22亿美元,个人累计捐款80亿人民币的福耀董事长曹德旺一时间成了代顿的救星。

当地甚至新命名了一条“福耀”大道。

失业后在福耀获得新工作的美国人纷纷心怀感激,仿佛真的得到了来自上帝的福耀。

尤其对那些中年蓝领来说,这简直是天赐的转机。

重回工厂的鲍比从一无所有又看到了希望,住在妹妹家地下室的吉尔也能租得起属于自己的小公寓。

经培训了解到美国人习性和特点的中国员工上岗,进行辅导协助。

曹德旺还时常强调这是美国工厂,以免搞成中国资本入侵,而是意在中美文化交流,改变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起初,大家对未来都抱有一份期待。

正式开工没多久,问题就来了。

中方指出美国员工的工作效率低,生产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有时候做好的玻璃,刚一碰就碎成了渣渣。

有时候镜头里的人还说着话,厂子远处就又响起了玻璃炸裂的声音。

美国员工又抗议工作环境拥挤,高温作业频繁,安全出口少。

双方语言不通大多靠软件翻译,缺少有效准确的信息与情感传达,更容易产生隔阂。

和环境与国情等因素有关,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作风和观念是有很大差异的。

中国人集体意识强,讲究按劳分配,吃苦耐劳是美德。

美国人则比较自由随性,个性独立,权利和义务分明。

美国工厂的高层和主管来到福耀的中国工厂,个个大开眼界。

高效、任劳任怨、流水线式作业。

日产块玻璃;在没有足够防护的条件下进行玻璃分类。

国内的工人一天干12个小时,一年才能回家两次。

相比之下,一天工作8小时,每周双休的美国工人已经非常轻松了。

从中国工厂的准军事化例行集会获得了灵感,主管回去也实行了起来。

排队就不指望了,美国工人站在那儿显然一副状况之外的样子。

有的嚼口香糖的,有的擦眼镜的,有的打哈欠……

“所以我跟你说美国员工就是太烂了。”美国主管身处中国工厂时这样说道。

但其实中国和美国的工人阶级所处的现状不是一好一坏,而是两个都不怎么理想的极端。

在美国没有额外工资的王工程师一心一意将精力投入到生产线,有时候一天只吃2个小面包充饥。

而吉尔却在自己心情糟糕时用叉车玩垃圾桶解闷,态度略为散漫的她还成了工会的激进分子。

再一看两国工人的薪资,美国这边要高出几倍。

即使在土地、电价和天然气的成本以及税收方面都是美国更低,这个差距也有些大了。

一边重视起工人阶级的福利待遇和权益保障,另一边加强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如果能够这样采取措施,苦力和闲人都会大大减少。

归根结底,他们都是想得到妥善的对待,过上更好的生活。

不过工人收益和企业盈利这二者之间难以平衡。

因为很多时候,保质保量完成大笔订单就意味着加班加点坚守岗位。

于是成立工会的声音在美国工厂里扩散开来。

工会有利有弊。

它可以为工人谋福祉,争取合理合法的权利,在压榨的现象发生时起到作用。

同时阻碍企业与工人直线对接的工会将拖延企业的劳动效率,造成持续亏损,并且存在得寸进尺,引发叛乱的隐患。

稍微失控就会让企业负担巨大的人力成本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最后兜住了底线的工会留下了一批该被淘汰的坏工人,可对勤勤恳恳的优质员工并无好处。

福耀的董事长曹德旺既是佛教徒,又是慈善家,但他首先还是一个看重利益的商人。

通过换掉正副主管,往劳资关系研究所砸一百万美元来给员工搞心理建设,小幅度涨薪安抚和旅游奖励,福耀打赢了这场战役。

票反对,票赞成,工会没能组建,之后福耀投产的美国项目的营业额稳健增长。

虽然风波得以平息,但这一切难道是福耀一清二白,美国工人无理取闹吗?

责任是双向的。

由于违反工安卫生法规,福耀被地方政府罚款过22万美金。

曹德旺自己内心也很矛盾。

在现代社会,他怀念过去纯粹的田园乡野,也受利益所驱,带着破坏地方安宁与环境的忐忑盖起一座座工厂,又创造了不少饭碗。

谁都有无奈、苦衷与弊病,从企业家到生产力,从中国人到美国人都是如此。

选择的角度不同,结论也就不同。

最重要的还是相互理解与体谅,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也试着站在对方的视角看问题。

看过福耀集团欢闹和乐的新春晚会,身在中国的美国高管情绪激动,那一刻他切身地体会到了一点:

我们是一家人,稍微有点分裂,但我们是同一个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仍是精神层面的美好愿望。

正当人和人的纷争还未了结,自动化的洪水汹涌而至。

挣扎求生的人们又要开始与不知疲倦,事半功倍的机器博弈。

预计年之前,全球约有三亿七千五百万人因自动化被迫去找新的工作。

这个令人焦虑,也只能顺应的大趋势被放在纪录片的尾声提起,前面的故事都显得渺小了许多。

此时你是否感受到了雨果创作《巴黎圣母院》的灵感之源?

他曾在圣母院钟楼的黑暗一角,手刻着一串大写的希腊字母,意为“命运”。这座古老的哥特式建筑见证着善恶美丑,世间百态和文明更迭。

文艺复兴开始,科学撼动宗教,人类杀死上帝。

步入21世纪,机械与智能正在取代劳力。

下一个时代即将来临。

人,会迎来何种命运?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1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