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叉车 >> 叉车介绍 >>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哪些行业还不错
收益率15%时,卖掉1/5,剩80%
收益率25%时,再卖1/5,剩64%
收益率35%时,再卖1/5,剩51%(差不多止盈一半)
收益率45%时,再卖1/5,剩40%
……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为了落袋为安,另外一方面也能吃到后续的红利。
当回调了一定比例,再陆续加仓。看起来有点机械化,但就是通过这种规则,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被情绪带动的,在股市里很难长期盈利
对于上面说的1、2类人,还有另外一个维度的细分
看好这个行业,长期持有(在3年到5年以上),不听外界各类“情绪信息”看好这个行业,也会长期持有,但会动态调整,到估值高了之后,预判有泡沫,就卖出,等回调之后再买入,但也不至于频繁操作,大概半年调整一次。看不懂这个行业,对其存在质疑,不涉足。理想状态是第一种,一旦买入就不再管了,过几年来看,赚得盆满钵满;事实上也是,只要长期持有,亏损的概率很低,但大部分的我们没办法做到,因为里面都是咱们的“血汗钱”,跌了就“睡不着”,所以经常盯盘,就管不住手。本质还是因为钱少,钱多了,就无所谓,就长期放着吧。所以也有句话讲“投资,一定要拿闲钱出来投;千万必要拿应急钱,或生活费等”。2.0行业背景碳中和:新能源车补贴退补,碳排放罚款大背景,我就不再赘述,这里主要提下新能源车补贴:通过这个图能看出来,其实新能源补贴在年就已经开始下滑了,但在最近两年新能源行业股票为啥反而逆势增长呢?其中有4个原因:1.新能源行业中,汽车整车不是核心产业;(后面模块详说)
2.补贴下降,反而会让产能更加集中,有利龙头企业发展,推动行业快速发展补贴的时候,不管大小企业都会来撸羊毛;当补贴减弱或没有之后,很多效率低,或竞争力不行的企业利润就会减少,那么就会退出竞争,那“腾”出来的份额就会被高绩效,或龙头企业蚕食。整体来说,国家补贴,或政策倾斜,会吸引大量企业入局,形成百花齐放,适合初始期。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自力更生,反而市场中无形的手来主导,更加良性。算是大浪淘沙。
综合来说,通过碳排放标准趋严,面临巨额罚款,倒逼车企生产电动汽车。海外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景气。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阶段一,~年,罚款条例不明确,对车企激励少。年第一次碳排放目标,年g/KM,预期到年降低至g/KM,而实际上,年还有g/KM,低于预期。②阶段二,~年,第一轮罚款政策试点年确定目标,年降低到g/KM,超额部分,每克缴纳95欧元罚款。实际情况,年达到,年为。效果显著。③阶段三,14年提出20年目标,19年提出30年目标年,部分欧洲车企,面临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综合来说,通过碳排放标准趋严,面临巨额罚款,倒逼车企生产电动汽车。海外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景气。4.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供需提前确定,中国人力成本低,加速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由于汽车的年销售量基本盘是已知的,而在未来若干年里,每年电车要占比多少也是设定的,有点像是计划经济,那电车在未来若干年的产量也是在一定范围内。那么结合产业上下游,就会提前确定好后来几年的供应情况,如大众的巨额电池订单就被LG,宁德,松下三家电池厂瓜分。而这些电池厂的订单,在21年就已经排到了23年。其中宁德时代,已经是全球电池市场最大供应商,占30%,超越了LG,松下。
3.0产业链绝大部分行业,均可以按上、中、下游来划分。上游:负责原材料(加工)和设备生产
中游:核心部件研究和生产(往往面向B端)
下游:成品深加工,后续服务(往往面向C端)
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如此:具体来说:1.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锂、钴、镍稀有金属细分行业(电池生产需要使用这几种金属)锂,营收占比较低,为3%,且属于亏损状态
钴,营收20%,利润占10%,属于一般
镍,无上市企业
整体来说,上游产业链较为一般,而且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后续分析龙头企业时细讲)2.中游产业链: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所在,被称为三电系统,也就是“电池、电机、电控”,其中电池是核心电池:主要包括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目前应用不广,20年燃料电车销量在~辆,基本没啥盈利小科普:主要通过燃料(一般为氢气、天然气、甲醇等)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为电能,这也是和燃油车的核心区别,主要用在电厂、叉车等工业领域使用,
锂电池,分为锂电池生产(即锂电池)、锂电池材料两个方向1)锂电池生产,主要指掌握锂电池生产的核心科技企业,如宁德时代;该领域在核心产业链中,45%营收,拿下了67%的利润,占绝对重要的地位。2)锂电池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①正极材料:14%营收份额,4%利润份额,不太良好②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2~3%营收份额,拿下7~8%份额,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