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叉车 >> 叉车发展 >> 预见20232023年中国叉车制造产业
本文核心数据:叉车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叉车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叉车制造行业供给情况;叉车制造行业产业链情况;叉车制造行业竞争格局
叉车制造产业概况
——定义
叉车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也成为工业车辆。它是工业机械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是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的高效设备。
——产品分类
按照动力源划分,叉车主要分为内燃叉车及电动叉车。按照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分类,可分为Ⅰ类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Ⅱ类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Ⅲ类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Ⅳ类内燃平衡重式叉车(实心轮胎)、Ⅴ类内燃平衡重式叉车(充气轮胎)。其中,第Ⅰ至Ⅲ类属于电动叉车,第Ⅳ类和第Ⅴ类叉车属于内燃叉车。
——产业链剖析
叉车制造行业的上游主要为钢铁行业和发动机、蓄电池、电机、电控、液压元器件、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业;中游即叉车整车制造;下游应用场景广泛,行业分布零散,主要有物流仓储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
产业链上游钢铁行业代表企业有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华菱钢铁等;叉车零部件代表企业有动力新科、淮柴动力、方正电机、大洋电机、赛轮轮胎、玲珑轮胎等。中游叉车制造的代表性企业包括:安徽合力、杭叉集团、中力股份、龙工(上海)、大连叉车、柳工叉车等。行业发展历程:我国叉车制造行业已开启高质量发展时期
我国叉车制造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中叶。年,沈阳电工机械厂测绘研制第一台电动三支点平衡重式叉车,以及年五一机械厂(现大连叉车有限公司前身)测绘研制第一台5吨内燃叉车,拉开了我国叉车工业发展的序幕。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全行业先后组织了两次联合设计,奠定了叉车行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骨干企业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对产品进行更新和系列化,同时外资叉车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形成了产品档次的多层次格局,使叉车行业百花齐放。年以来,在减排政策和高端技术的双轮驱动下,国内叉车制造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型升级。
行业政策背景:推动产业转型产品升级
对于叉车制造业,我国早年相关政策较少,但针对叉车制造所在的工程机械行业,早在“八五”时期,我国就其发展提出了相应规划。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叉车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规范叉车制造产业,保障产品生产及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第二方面,通过制定行业转型升级等政策,推动叉车制造业产品向高端发展,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此外,为控制排放、减少污染,相关环保政策要求也对叉车产品的排放和技术标准进行了规范,鼓励产业对清洁能源设备的更替。
行业发展现状:产销量增长趋势向好
——供需两旺,年销量有所回落
我国叉车制造行业通过70多年的消化、引进、吸收,形成了目前全系列产品的制造生产能力,拥有了全球最大的制造市场。-年中国叉车制造行业总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年生产61.07万台,年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各大企业扩产积极性受挫,年全年总产量60.52万台,同比略有下降。年至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仅披露了总销量数据,此处参考市占率最高的三家企业产销率均值,测算至年总产量分别约为8万辆、万辆及万辆。
在需求方面,近年来中国叉车制造行业市场销量呈现整体增长。年中国叉车销量达.94万台,较年增加了29.92万台,同比增长37.4%,继年全年销量突破80万台大关后,又一历史性成就。年,由于国际俄乌冲突及国内疫情多发,产业链、供应链受阻销量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百万辆以上,为.8万辆。
——电动叉车替代趋势突显
自年以来,电动叉车销量占叉车总销量的比重逐年爬升,年,电动叉车销售量占比已接近六成,体现出对内燃叉车的强劲的替代倾向。在“双碳”背景下,电动叉车因更具有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经济政策,更易顺应工业车辆环保化、高效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之存量叉车更新需求加速释放,都将成为未来叉车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年市场规模约亿元
结合我国行业龙头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的叉车均价来看,-年平均价格分别约为每台6.77万元、6.82万元、6.41万元、5.59万元和5.49万元,均价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估算得出年我国叉车销售额约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区域竞争: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为行业密集区
从我国叉车制造行业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华东、华南、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为公司聚集地区,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省份有较多企业落地,其中领先企业更集中于浙江省。
——企业竞争:竞争梯队分明,领军企业营收破百亿
目前,我国叉车制造企业可以根据叉车制造业务所创造的营业收入分为三个梯队。年,杭叉集团与安徽合力在叉车业务上实现营收超过亿元,为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包括中国龙工、中力股份、诺力股份等相关业务营收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其余企业,如:大连叉车、柳工叉车、利工叉车等公司该业务营收不足10亿元。
从销量集中度来看,我国叉车制造行业集中度较高。根据上市公司公报及中叉网统计数据,年我国前3名企业销量约占全国总销售量的69%以上,前10名销量约占全国总销量的77%以上,前20名销量约占全国总销量的89%以上。
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电动替代突显,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高
在政策的推动下,下游应用行业对于电动叉车的需求越来越高,催生叉车制造厂商发展多元化产品,排放较大的传统内燃叉车市场份额将持续下降。而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叉车制造业也将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