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

点赞我院案例入选最高法中残联发布的保

发布时间:2023/2/13 15:03:03   

12月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残疾人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今天(2日)共同发布残疾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并介绍司法保护残疾人权益情况。

这次发布的十个案例涉及残疾人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既有保护财产权益的案件,也有保护身体权、健康权的案件,既有满足残疾人基本出行需要,为残疾人提供通行便利的相邻权纠纷案件,也有保障残疾人享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优惠的案件。

我院民事审判庭罗彬彬法官审理的“牛某某诉某物流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入选其中。

最高法表示,要注重顶层设计,完善残疾人权益保护配套政策,积极支持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切实保障残疾当事人的诉权,让经济困难的残疾当事人打得起官司。

牛某某诉某物流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

01

基本案情

牛某某为左手大拇指缺失残疾。其年10月10日到某物流公司工作,担任叉车工。入职时提交了在有效期内的叉车证,入职体检合格。公司要求填写员工登记表,登记表上列明有无大病病史、家族病史、工伤史、传染病史,并列了“其他”栏。牛某某均勾选“无”。年7月4日,某物流公司以牛某某隐瞒持有残疾人证,不接受公司安排的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年7月10日,牛某某申请仲裁,要求某物流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元。年10月13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某物流公司支付牛某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元。牛某某起诉请求某物流公司支付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元。

02

裁判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某物流公司招聘的系叉车工,牛某某已提供有效期内的叉车证,入职时体检合格,从工作情况来看,牛某某是否持有残疾人证并不影响其从事叉车工的工作。故某物流公司以牛某某隐瞒残疾人证为由解除合同,理由不能成立,其解除劳动合同违法。遂判决某物流公司支付牛某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元。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03

典型意义

用人单位可以对劳动者进行管理,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情况,但该知情权应当是基于劳动合同能否履行的考量,与此无关的事项,用人单位不应享有过于宽泛的知情权。而且,劳动者身体残疾的原因不一而足,对工作的影响也不可一概而论。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在残疾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不主动向用人单位披露其身有残疾的事实,而是作为一名普通人付出劳动,获得劳动报酬,这是现代社会应有的价值理念。用人单位本身承担着吸纳就业的社会责任,对残疾劳动者应当有必要的包容而不是歧视,更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本案判决对维护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稿件来源丨最高人民法院网站、央视新闻客户端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4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