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叉车 >> 叉车前景 >> 日照高新区叉车点火智审监管一机掌握
打开手机“日照市场监管-查安康”APP,扫码,人脸识别,启动。10月22日,在日照中兴汽车有限公司,专业叉车司机郑硕8秒内完成“点火”开始工作:“与以前不同,我们叉车启动多了一项人脸识别,只有通过识别才能启动。”
“这个系统叫‘点火智审’,是我们专门开发的。”日照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局长刘贤斌介绍,正规叉车工都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有了这个系统,无证人员就没法私自驾驶叉车作业。
叉车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属于特种设备,在每个工厂中都很常见,看着技术含量“不高”,怎会装上人脸识别?
数据显示,在去年全国发生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中,因叉车造成的事故居于首位,而这其中无证驾驶违规作业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这份公开资料深深地震撼了刘贤斌。
日照高新区70家企业有台叉车,该区市场监管分局在编仅10人,实时监管根本不可能实现。即使每辆车都做规范登记定期检验,但仅是“管住车”,人和安全却还是“管不严”。
企业安全生产如何保障?精准、高效监管如何实现?日照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自去年底在企业试点,运用“互联网+监管”思维,探索“点火智审”模式,确保有专证的人开专车。
开发出“点火智审”系统后,该局结合“日照市场监管-查安康”APP,从车辆购买到使用再到日常维修,通过智慧管理,用数据为叉车编织了一张安全网。
在智慧监管平台的监管端,全区叉车设备总数、在用设备、停用设备,一目了然,每一家企业、每一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每一名从业人员可迅速精准锁定,彻底改变过去监管人员“一支笔一摞纸”,逐项手动打勾的现状。
在智慧监管平台的企业端,人员证件、应急演练、日常巡检、维保记录等核心要素信息自查自纠,及时上传,对外公示,查询便捷,居民也可通过大众端参与监督。
“‘点火智审’,不仅需要软件也需要硬件安装,通过多次磋商,最终将叉车加装的蓝牙控制模块供应商报价压到了每台元。”该局副局长于跃介绍,为减轻企业负担,分局争取银行支持,免费为开户企业提供智能硬件,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企业“零成本升级”。
“多一步操作,多一份安全,这是好事。”面对全区实行叉车“点火智审”系统,日照一格玻璃有限公司的员工孙传波表示,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侥幸,于是集中一个月时间赶紧考出了证。
拿着叉车驾驶证,他边演示边介绍:“叉车离地面安全距离应该是30—50厘米,考证后才知道驾驶叉车不是那么简单,许多细节都要留意。只有经过系统性培训考证,才能真正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在日照中兴汽车有限公司安全科主管刘兴看来:“叉车‘点火智审’为安全生产又上了一把安全锁。”该企业去年底就率先开展了叉车智慧监管试点。
截至目前,日照高新区已完成48家企业、台叉车的“点火智审”升级改造,仅一年时间,全区新增叉车作业持证人员24人。
在实际监管中,日照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又根据设备运转情况、企业规模及业务、日常维修保养情况等,划分“红”黄”“绿”三个等级,实行分级分类监管。
打开智慧监管平台中的风险分析电子地图,每个企业地址、风险等级都有颜色标注。“红色风险是我们现场检查的重点,平日我们就是依据风险等级确定检查频次及方式,风险预警‘一图可知’,有效减少人力物力精力。”于跃介绍。
专人专证开专车,管车管人管安全。随着“点火智审”在全区推开,系统也在不断完善。系统还将升级功能,杜绝行驶过程中“我开锁你开车行为”,并可通过蓝牙是否断联,判断司机是否远离车辆附近,实现车辆全程精准预防动态监管。
当前,日照高新区“点火智审”已被省市场监管局确定为全省叉车智能监管试点。
短评
安全生产,关键是防患于未然。日照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探索叉车“点火智审”、监管“一机掌握”,就是让安全风险管控跑在隐患前面,让隐患治理跑在事故前面。
今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新版《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规程(TSG81—)》,其中要求通过指纹、人脸特征等生物信息管控司机操作权限,确保持证驾驶。该规程将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届时,日照高新区叉车“点火智审”工作或将为全省乃至全国叉车监管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记者陈修文王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