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

深圳口述史王永锟努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

发布时间:2023/6/19 19:58:52   

本文转自:深圳晚报

王永锟

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现任深圳市第七届政协委员,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国内工业级SLAM技术专家、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深圳市青联委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深圳市宝安区青年发展推广大使、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创业导师。曾获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杰出青年企业家奖,先后入选“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与“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等榜单。其创办的企业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德国红点设计奖”“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荣誉奖项。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同时这片区域的制造业也是非常强大的。而深圳的创新创业氛围、产业与人才聚集优势,以及强大的辐射效应,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我认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可以智能制造为先导,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空间优势,持续做大做强制造业,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数字化上,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

年,王永锟(前排右四)带领团队参加展会。

国家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我们想要搭上这辆时代的列车,如果不创业,就会错过大好的时代机遇。

对机器人的专注与执着

年,我出生在黑龙江中俄边界的一个小城市,因为长得有点“异域风情”,经常被周围人问是不是俄罗斯人。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我差点辍学,最后是老师给推荐了一个慈善学校,才得以顺利读完高中和大学。可能因为出身的原因,我对所有的机会都倍加珍惜,害怕错过。

年,我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并有幸被自动化专业录取了。高考出分后填报大学时,我看到一条新闻——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在日本东京获得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冠军。我当时报这个学校就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加入这个团队,成为像那批冠军队员一样厉害的人物。

大四时,我加入了梦寐以求的哈工大亚太大学生机器人队。下学期,我们参加了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国内预选赛和一个全国虚拟仪器大赛,那段时间经常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后来我们团队在全国各个大学中脱颖而出,夺得了中国赛区唯一一个特等奖,受推荐参加国际赛。虽然在最终的比赛中,我们因为失误很遗憾没有获得很好的成绩,但自己对机器人领域、人工智能这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

拒绝名企录取通知,选择创业

年冬,在我即将从哈工大硕士毕业之际,先后收到了英特尔、大疆等名企发出的offer。正当我还在思考就业还是出国留学深造时,一位技术很厉害的博士再三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创业团队,一起做移动机器人。那时我对无人驾驶非常感兴趣,认为无人驾驶和移动机器人技术上是相通的,心想与其再花5年出国读博,倒不如现在直接进入行业。适逢国家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我们想要搭上这辆时代的列车,如果不创业,就会错过大好的时代机遇。就这样,我们注册了公司,5个人,我担任CTO,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创业维艰,尤其是在创业初期,迈出创业第一步或许依靠激情,但之后却要面临着资金、客户等现实难题。为了节约生活成本,整个团队就租了一间简陋的出租屋,见缝插针地摆上几张高低床,大家挤在一个房间,每人领着每月元的工资过日子。除了资金短缺,供应周期长、运营成本高等现实问题也在发展中逐渐显露出来。

斯坦德机器人企业产品全家福。

在深圳得以快速发展

我们还发现,公司的早期客户大都聚集在珠三角,机械加工和电子元器件的供应商也都在深圳。我们远在哈尔滨,每做一件产品,均需从深圳供应商处获取原材料,产品制成后又要从哈尔滨发往珠三角。一旦遇到产品优化问题,还需返工什么的,这一来一回就要消耗近一个月的时间。创业核心就是速度,我们果断决定将公司搬迁至深圳。

一开始我们在南山区和宝安区两个地方选择,南山区有哈工大校区,我们可以经常回学校和教授们互动,但是宝安区更接近我们的供应链,很多厂商在东莞。在一直合作的供应商的邀请和推荐下,最后我们选择了更靠近供应链的宝安。

来到深圳后,我们如鱼得水,斯坦德机器人宛如插上腾飞的翅膀,一件产品的供应周期从一个月压缩至了三天。公司不仅生产速度快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运营成本降低了,而且供应商的选择也多了很多。机械加工和电子元器件的供应链非常齐全,这些都是深圳的优势,给创业者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年,王永锟参加融资路演。

即使拿到了融资,我们也在凛冽的冷风中经受着“寒潮”,幸运的是不久后举行的第五届宝安创新创业大赛为我们带来了转机。

从CTO到CEO的转变

年开始,我们推出物流机器人产品并成功签下一笔笔订单,企业业绩翻了好几番。上半年,我们得到了一笔数千万元的投资,企业得到快速扩张和发展,从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为近百人的团队。我们斗志昂扬,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始做叉车、做仓库,涉足了多个行业。但由于做得太分散,所以每一块都进展得很慢,都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的现金流很快就出现问题了。

年12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准备回家,公司负责人把我留下来,继续开会。那是深圳冬天的一个普通的午夜,不冷也不热,我们探讨着公司发展的方向、产品、技术,讨论很激烈,一晃就到了凌晨2点多。突然他抓着我的手,对我说:“永锟,我扛不住了。”直到那晚,我才知道,公司年初融资的万元已经剩得不多了,公司90多人发工资也只够3个月了。

随后,董事会紧急召开会议,跟我们每个高管单独聊,问我们一个问题:你有信心做下去吗?可能是技术人员对自己更有自信,我当时回答:“我们在这个领域技术是最好的,如果我们做不出来,就没有人能做出来了。”正因为这句话,董事会决定让我暂时担任公司的CEO,当时的说法是努力在6个月之内再找一位新的CEO替换我。此时,这是一家现金流只够发3个月工资的公司,一家创始人经营不善得抑郁症退出的公司,我所有的亲戚朋友同学都跟我说,不要接手,该结束的就让它结束吧。

我迟迟没有决定,直到过年,我都没有回东北老家,一个人留在深圳,绕着住地附近的体育场一圈一圈地转,再次陷入了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我做了很多张SWOT(企业战略分析法)的图表,试图在其中找到一些能够帮助自己下定决心的理由。出于对自己的技术信心,我没办法说服自己就这样放弃,最后决定放手一搏。我重新制定计划,调整公司的业务方向,将原本近百人的团队裁员到30人,并将薪酬直接砍半,退租了所有办公室,整个团队搬到又闷又热的工厂,伴随工厂的轰隆机械声办公。

宝创赛为公司发展带来新转机

资金链像紧箍咒,紧紧束缚着公司的发展脚步。当时公司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问题,作为CEO,我需要去融资。我拿着一份PPT,在5个月的时间里,每天不是正在融资,就是在融资的路上,忙得焦头烂额。我先后见了多个投资人,有的投资人看到我们又闷又热,连个会议室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不到半个小时就匆匆离去,有时连投资人的面都见不上。好在经历了大半年,斯坦德机器人凭借先进的工业移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及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得到一名投资人的青睐并顺利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逆势融资。

即使拿到了融资,我们也在凛冽的冷风中经受着“寒潮”,幸运的是不久后举行的第五届宝安创新创业大赛(下简称宝创赛)为我们带来了转机。团队在大学时就有着丰富的参赛经验,我们带领团队凭借着出色的“StandardRobots”项目,一举摘得“最受园区欢迎奖”、行业赛二等奖、决赛三等奖三大奖项。我们也因此拿到了一笔总计万元的比赛奖金,并受到了国内众多主流媒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187.html

------分隔线----------------------------